马上记住仙逆网,如果被/浏/览/器/强/制进入它们的阅/读/模/式了,阅读体/验极/差请退出转/码阅读.
“你给我出去!”一个碗盅随着咆哮声向恰那砸来,“就凭你这么个小不点,还想跟我一起睡?”
恰那躲过碗盅,委屈地往门旁缩着身子,用不熟练的蒙语小声问:“姐姐,你干嘛这么生气?”
墨卡顿“噌”一下从卡垫上站起,奋力拔着头上的珠宝,一边拔一边往地上乱摔:“我怎么不生气?凭什么要我嫁给你这么个没断奶的小鬼?什么本事都没有,就知道抱着那只臭狐狸。你说说,婚礼上你闹了多少笑话?以后我走出门都会被人指指戳戳!”
一旁的喜娘想要拉住她,被人高马大的墨卡顿蛮横地甩开:“我只想嫁给草原上雄鹰一般有担当的男子汉,不是你这种吃奶的小娃娃!”
恰那晶亮的大眼里噙着泪珠,怯生生地嘀咕:“可是,我会长大的呀。”
“等你长大,我都老了,老了!我能有几年青春啊?”墨卡顿愈发愤怒,跺脚狂跳,头发半披,珠宝首饰随着她激烈的动作往下掉,铺了满地。
恰那忍不住了,眼泪滚滚落下,呜咽着喊:“姐姐,又不是我情愿的——”
“你还跟我说情愿?谁情愿嫁给一个不知哪里来的小藏人!我恨不得有人来抢婚,可是,谁敢抢成吉思汗的曾孙女?”墨卡顿说得气愤,嚎啕大哭起来,“带着你的臭狐狸滚出我的房间,以后没有我的允许,不许你踏进半步!”
恰那转身要走,墨卡顿突然赤足跑到门口,将门关上,背靠门框警觉地看他:“站住!你要去哪里?”
恰那顿住脚步,用袖子擦眼泪:“我去找哥哥……”
“不许去!”墨卡顿恶狠狠地瞪恰那,“以为我不知道么?你要去告状。”
恰那抽泣着,小脸皱如纸团:“可是,呜呜,姐姐,是你要我出去的呀。”
墨卡顿想了想,又打开门,凶蛮地将恰那拖进旁边的房间:“你以后都睡在书房里,不许踏进我房间一步。还有,不许哭,再哭我打你!”
恰那从指缝中偷眼看她,看到一脸凶煞,又呜咽起来。不提防间,突然“啪”一声脆响,恰那霎时愣住,圆圆的小脸蛋上立刻浮出五个手指印来。我一跃而起,咬上墨卡顿欲再次举起的手掌。她吃疼下拼命甩手,我支撑不住,被甩在地上,翻了个滚打算再继续扑上前,却被恰那抱起,护在胸口。墨卡顿指着我咬牙切齿:“你敢不听我的话,我就杀了这只臭狐狸!”
恰那将哭泣硬生生咽下喉,垂头缩起身子,更紧地搂住我。墨卡顿环顾一下,对着一旁战战兢兢的几个喜娘丫鬟鼻子哼气:“还有你们,谁要是敢告诉我父亲和哥哥,就打断你们的手脚!”
那几个喜娘丫鬟抖了抖,垂头不再吭声。
我在恰那怀里昂头看他的右脸,弹指即破的粉嫩肌肤已是一片红肿,看了着实心疼不已。禁不住埋怨自己。凭着蓝狐天生的灵气不会老不会死,这么多年了也只修炼到会说各种人话。都三百岁了,我道行太浅,连个悍妇也治不了。
恰那在书房里抱着我度过了他的新婚之夜。他缩在床上,噙着泪水,低声一遍遍唤着哥哥和伯父。我轻轻地舔着他肿起的右边脸蛋,我的唾液有清凉消肿的功能,他渐渐不觉得疼了,搂着我头一歪,沉沉睡去。
我陪着他,舔去他腮边的泪痕。在睡着的他耳边,轻轻哼起我当年学说人话时学到的第一首曲子:《摇篮曲》。
那年,我最小的侄孙垂老而死。它走了,整个家族便只剩下我一个。我守在它身边,为它舔去最后一滴泪水。它已经老得无法说出我们狐狸的语言了,可我从它那哀伤的眼里看出,那滴泪,是为我而流。它在可怜我日后的孤寂么?
侄孙走后,我寂寞得要发疯。我下山去牧民家,破天荒不是为了偷鸡,而是躲在帐篷里听他们说话。那时我还听不懂人话,却觉得只要能听见任何声音,都无比美妙。就在那时,我听到了女人摇着摇篮,轻轻唱起这首《摇篮曲》。
我贴着恰那的耳朵轻轻唱,一如当年那摇着摇篮,满脸慈爱的女人。
“摇呀摇,摇呀摇,
宝宝怀中睡。
摇你长大有了希望,
宝宝快长大呀,宝宝快长大。”
恰那翻了个身,舔了舔红润的唇,嘴角慢慢上翘,小脸上浮出一个满足的笑容。
第二天他醒来,第一件事便是把我搂住怀中甜腻地笑:“小蓝,昨晚我梦见阿妈了。她对着我柔声唱歌。她的声音真好听,像仙女一样。她还亲我的脸蛋,很温柔……”
我舔了舔他的脸蛋,呜呜叫着,替他开心。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年轻人摇头:“这婚礼真是场闹剧。恰那碰上这么个蛮横的悍妇,以后有的苦头吃了。”
“我那时一直觉得墨卡顿骄蛮无理,异常凶悍。可后来,我却开始理解她。她其实也可怜,与恰那一样,是这桩政治婚姻的牺牲品。”我叹口气,为壁炉再添了块柴火,“此后很多年,恰那一直睡在书房里。到了陌生环境,他长大了,懂事了,也更让人怜惜。他很怕墨卡顿,却表面上装着融洽,从不在伯父与哥哥面前抱怨一句。他刚开始不喜欢蒙古大袍,吃蒙古食物,学蒙古话也总是咬字不清。可是,时间一久,也便慢慢适应了。”
年轻人扭头看我:“我一直有个疑问:班智达大师为何要带上八思巴兄弟俩走那么艰辛的旅程?当时八思巴才十岁,恰那才六岁。带着这么小的孩子行走万里,跨越青藏高原,就算放在现代都会困苦不堪,更何况当时的道路状况和食宿条件?”
我叹出一口气:“当时萨迦派内部确有不少反对声音,要求班智达大师不要带上两个幼童,免得路途上出什么意外。可是大师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。若是放两个孩子在萨迦,恐怕会性命堪虞。”
年轻人目瞪口呆:“这……怎么会?难道……”